新聞鏈接:

責任編輯:王征_NN7526

2016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火瞭,王慶坨也接到全國各地飛來的訂單。本多鏡頭行車紀錄器系統設定該逐步縮減的低端自行車產業仿佛被打瞭一針雞血,重新煥發生命力。然而,隨著共享單車這針雞血的過去,王慶坨鎮人發現:寒冬的日子似乎比以前更冷……

沒瞭訂單,王慶坨的街邊也鮮有自行車的擺放,但小鎮與共享單車仍有一種奇特的關聯。記者瞭解到,為退出市場的共享單車公司回收、售賣車輛已經在王慶坨形成產業。

小鎮居民:

王慶坨鎮生產的自行車,在天津本地市民的印象中,除瞭價格便宜,還有難以恭維的質量。40多歲的天津市民李先生回憶,在10多年前,王慶坨的自行車甚至可以賣到50元一輛,而便宜的價格,通常帶來則是不那麼好的質量。“王慶坨的自行車軸承感覺沒過火似的,用久瞭容易斷。一般大傢都喜歡到城北的自行車市場買。”

記者探訪:

單車甩大卡車四路行車記錄器賣:

今年3月,中央環保監督小組的治污政策以及天津各級政府實施“散亂污”企業整治取締的舉措,又給瞭王慶坨鎮的自行車生產企業、零配件廠商、小作坊沉重一擊。天津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今年5月表示,由於涉及烤漆、噴塗、焊接、表面處理等工藝生產的企業的環保問題比較突出,超過半數的該類企業都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造升級。“為瞭達到目前的環保要求,產業中配套產品和依賴配套生產的整車產品的制造出現瞭供應鏈產能嚴重不足的影響,受此影響,不少企業產量大幅下滑,甚至面臨關停的風險。”

王慶坨的自行車產業起步於1994年,單車以量大、價格低廉而著稱。

2017年上半年,根據天津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當時,天津生產瞭2622萬輛自行車,比去年同期增長瞭25.4%,主營業務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2.1%,總利潤同比增長10.5%。有報道這樣形容共享單車風潮中的王慶坨,“一夜之間,遍地都是錢”。

她並沒有在去年的共享單車狂歡中去分一杯羹。“去年7月,有幾傢共享單車找到我,當時都說他們尾款拖欠比較厲害,而且價格實在壓得太低,利潤做不出來。”

在天津市的西郊外,作為自行車生產重鎮的王慶坨便孤零零的懸在這裡。曾經的人聲鼎沸和機器轟鳴已經渺無蹤跡,隻剩下空曠的街面和的一張張招人啟事。

在王慶坨,本地幾乎每戶都有人在做自行車。三輪車師傅武先生雖然沒有從事自行車行業,但是妻子卻在自行車廠上班。在得知瞭記者欲尋找在做共享單車的公司後,他掏出手機,打瞭三通電話後找到一傢廠子,便搭著記者直奔過去。路途中,武先生談起自行車的門路可謂頭頭是道。“收購價格低不是問題啊,儉省零件成本就可以瞭。比如一款自行車,對方隻出350塊錢,但是成本價就得350咋辦?很簡單,你換個便宜的車胎、車架材料再降低點要求不就行瞭?”

在王慶坨鎮主街區的背後,集中分佈著自行車的生產車間。天津六六騎科技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王女士接受瞭記者采訪。去年她的廠一個夏天能做一萬臺車,今年卻隻有兩千臺不到瞭。主要原因還是受共享單車公司沖擊,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幾個實體店客戶全都倒閉瞭。

7月23日,周一,烈日的暴曬,讓王慶坨鎮街道幾乎沒有一個行人。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去年年初自行車廠的組裝工月薪飆升到4500元/月,這個工資數比2015年漲瞭近一倍。

在一個名為雷格薩斯的自行車門店上,記者看到200多輛等待維修的共享單車和旁邊一堆共享單車的零件。不過記者瞭解到,這傢門店還兼職售賣退出市場的共享單車。在以購買共享單車的名義咨詢時,店員樊先生介紹瞭目前正在售賣的快兔出行單車。“這些都是共享單車公司委托我們賣的。成本價400元不含鎖,賣給你最低120元。”他說目前手裡大概有七八千輛該品牌車輛,還有不少車輛準備從市場裡回收。“現在王慶坨好幾傢廠子都在回收共享單車。”

2014年天津當地出臺瞭《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自行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其打造世界級自行車王國的藍圖中,就王慶坨鎮自行車產業園的發展也明確叫響瞭質量口號。

從共享單車的誕生到去年4月,共享單車在全國已發展到29個品牌,投入市場的共享單車總量超過600萬輛,共享單車的訂單像洪水般湧來。天津有一定規模的自行車企業,如飛鴿、富士達、愛瑪等都參與瞭共享單車的設計和制造,但這仍然不能滿足共享單車公司對自行車的需求,於是,大量訂單飛往王慶坨鎮。

天津"單車小鎮"已無"共享訂單" 曾1夜間"遍地是錢"

這從當地的物流快遞方面似乎也可以得到應證。負責王慶坨鎮業務的德邦物流陳經理告訴記者,王慶坨的自行車經銷商早已流行依靠電商銷售車輛。在經歷瞭去年的慘淡後,今年以來德邦或者四通一達這類的業務都有一定的回升。“我們比去年回升瞭10%-20%左右,自行車業務是我們的主要業務板塊,能占到80%以上,所以回升的感受還是比較明顯的。”

一位自行車工廠的保安師傅用一組數據形容當時王慶坨小鎮熱鬧的場面:90%的工廠都在做共享單車,每天的出貨量達一萬多輛。

生產商很依賴年度的訂單,由於去年共享單車盛行,自行車經銷商的訂單大幅減少。王慶坨的小工廠們如今可能處於最困難的階段。夏季一直都是自行車廠的旺季,每年這個時候,趙婕和辦公室的同事都忙到深夜才下班。如今才下午3點,辦公室的人都已經無所事事,有的人甚至拿起手機玩起瞭《絕地求生》。“如果共享單車沒興起的話,我們的生意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清淡。”

“共享單車?我們不做的。”接連詢問多傢開張的單車門店,答案都是如出一轍。遍尋這條街道後,僅有一個店面打著共享單車廣告牌。店面旁,還打著庫房出租的信息。店員說,今年再沒有共享單車訂單瞭,目前公司每月產能隻有不到300輛。能夠生產的,也隻有一輛橙色造型的單車。

生產廠商庫房八千輛單車3折待售

狂歡並沒有持續多久。去年8月以來情況急轉直下,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南京等眾多一二線城市宣佈禁止繼續投放共享單車,市場“上已封頂”的效應也在王慶坨鎮及其周邊企業迅速擴散。

“從今年開始,我們就沒有接到過共享單車的訂單瞭,去年我們光這塊就有幾萬輛的單量。陜西、杭州都在做。”天津金銘迪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王先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自己工作的這傢公司,是王慶坨鎮較大的自行車工廠之一。即使這樣,今年也再沒有共享單車公司找上門瞭。

對於王先生而言,公司隻是少瞭部分訂單,而對於以共享單車為主的小廠而言,共享單車訂單的驟降意味著毀滅。

單車小鎮已無“共享訂單”

觀點:

忍過黎明前的黑暗

王慶坨還有明天

該廠商認為,如潮的“大單”並沒有給王慶坨的轉型帶來更多的幫助,首先共享單車訂單的工期要求十分緊張,為瞭趕量難免有時候無法兼顧穩定的質量;其次,由於小鎮廠商眾多,單車公司的不斷壓價,500元、400元、300元……一些廠子的單車變得越來越便宜,產品的品質也就不可避免地朝著低端化發展。“單子就在這裡,你不做有的是人去做。”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認為,雖然如今由於市場、政策原因,王慶坨鎮的自行車產業面臨困境。但是中國的自行車需求仍在,小鎮的自行車產業作為特色產業仍然有生存的空間。“小工廠集群的模式也有它市場反應快、容易調整的優點。”

當地一名廠商說,除瞭來自大廠的分包業務,同時也有共享單車公司直接前來下單。在過去1000輛車的生產訂單對於王慶坨鎮的自行車廠傢來說就是“大單”瞭。但共享單車這股熱潮帶來的訂單動輒數萬。

對於如今的王慶坨而言,改變仍然是必需的。袁鋼明認為,即使不是作為高端的自行車品牌,王慶坨鎮的小工廠們也應該積極找尋自己的特點,避免同質化競爭,這樣或許未來依然能夠有所作為。

封面新聞記者查詢王慶小貨車行車記錄器坨鎮官方網站瞭解到,王慶坨自行車產業起步於1994年,自行車產業是王慶坨鎮的支柱產業,占全鎮GDP的75%,自行車、電動車年產量1300萬輛,占全國年產量的七分之一。可以說,王慶坨鎮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小鎮。隨著產業轉型的倒逼,

小鎮曾一夜間“遍地是錢”

組裝工工資漲一倍

然而,2016年開始掀起的共享單車潮,在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擾亂”瞭王慶坨鎮的轉型的步伐。據交通部不完全統計,一年間,全國共享單車投放量超過1600萬輛,飛鴿、富士達等大廠為保證按時完成訂單,便將如車架焊接、輪輞安裝,外包給王慶坨的小廠。




此前有消息稱,被稱為單車小鎮的天津王慶坨鎮兩百多傢商鋪相繼倒閉。資料顯示,王慶坨鎮民營自行車中小企業也不過500餘傢。“以前很多人就圖共享單車訂單穩定,操作方便,將其他類的訂單都丟掉瞭。現在沒瞭共享單車訂單,其他客戶也被別人接瞭,這些廠很難不倒閉。”王先生回憶,去年以來,倒閉小廠他也不記得有多少瞭。

價格再低都能造成一輛單車

街邊山地車門店孫老板說,前幾年,一天能賣一兩百輛車子,現在一天最少時隻能賣出一二輛自行車。

時任天津市王慶坨自行車商會秘書長菅順啟將共享單車的到來,稱為“入行18年來的最大機會”,並且相比原來“1000輛”的訂單,共享單車平臺動輒就給出“幾萬輛”的承諾,訂單量是“爆炸性的”。



本文來源: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


C4EC29874083D255
arrow
arrow

    fhflz75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