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慘淡局面,海野沒想過放棄,而是決定按照J聯賽的“紮根當地大卡車專用行車記錄器”宗旨,通過融入甲府市當地社會,建立與市民的紐帶來做大做強俱樂部。

經過多年發展,日本已經構築瞭強大厚實的足球人口基數。據日本足協官網統計,截至2017年,日本足協註冊球隊28210支,註冊登記的廣義足球人口為915306。日本足協還將全日本從事和足球有關事業或沾邊的民眾稱為“足球大傢庭成員”。截至2015年,日本足球大傢庭成員為526萬,力爭2030年擴大至800萬。

甲府市是日本中部農業縣山梨縣的縣府所在地,距東京約100公裡。該市人口約19萬,人口規模在日本所有“縣府所在地”城市中墊底。然而,就是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卻養活瞭一支叫“甲府風林隊”的日本足球職業聯賽俱樂部。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就是想方設法給當地作貢獻。我們讓俱樂部球員上午訓練,下午就和俱樂部工作人員參加當地各種社區活動,或去小學指導足球技術。”海野說,風林俱樂部2000年開始策劃各種公益活動來擴大球隊的吸引力。

在許多國傢,職業足球聯賽實際上就是“企業球隊聯賽”。所謂企業球隊,就是大企業充當俱樂部金主,承擔一切經費,然後通過俱樂部媒體曝光來擴大知名度。日本J聯賽在創始之初就決定和這種模式訣別,J聯賽章程規定俱樂部要踐行“紮根當地”理念,要求各俱樂部和市民建立紐帶,融入當地社會,將當地社會視為衣食父母,在當地打造足球體育文化。

該隊董事長海野一幸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甲府風林隊轉戰職業賽場後連戰連敗,主場上座觀眾數平均約600人,贊助商僅7傢,年廣告收入僅區區2500萬日元(約合150萬元人民幣),瀕臨倒閉。

除瞭足球學校外,風林隊還組建三支青少年梯隊,分別為U-18、U-15和U-12,目前各擁有28名高中生、66名初中生和45名小學生。這些孩子幾乎都來自甲府本地及周邊城市。

堅持“紮根當地”理念

在日本,進入職業俱樂部青少年梯隊訓練,不會給傢庭帶來經濟負擔。長田說:“我們青少年梯隊球員每月繳費6000日元(約合360元人民幣),特別有天賦的孩子免繳學費。俱樂部還配備瞭三輛大巴車,專門接送梯隊去外地打訓練賽。隻要不住宿,去外地拉練也不額外收錢。”

職業足球俱樂部很燒錢,若沒有大企業做靠山,不容易活下來。1999年,甲府風林隊從業餘隊轉型為職業隊,正式加盟日本職業足球次頂級聯賽J-2聯賽,但在強隊如雲的職業賽場,這支沒錢、沒球星的小城市球隊,很快遭遇生存危機。

原標題:銳參考|日本足球緣何稱雄亞洲?秘訣在於這四個字
在本屆俄羅斯世界杯上,日本隊是唯一小組賽出線的亞洲球隊,雖在八分之一決賽中憾負歐洲勁旅比利時隊,但日本隊在本屆賽事中的出色表現,再次引起外界對日本足球的關註。

海野說:“我們一直堅決踐行‘紮根當地’理念,2017年,風林隊球員和工作人員累計參加瞭300多場各種社區、企業宣傳和慈善等地區性活動。”


新浪新聞公眾號

隨著風林隊人氣上升,甲府市很多小企業開始掏錢在風林隊主場打廣告,幫助風林隊脫離危機。經營狀況改善後,風林隊引進實力球員,並在2005年升入頂級J-1聯賽。

多次篩選不遺漏好苗子四鏡頭行車記錄器

青少年培訓體系成熟

在海野看來,風林隊的最大價值,就在於給甲府帶來足球的快樂和幸福。為瞭擴大甲府足球人口,風林隊於2004年創辦足球學校。

“日本足協和J聯賽非常註重推廣草根足球。俱樂部創辦後,我們的球員和教練就經常去幼兒園和小學指導足球比賽。作為頂級職業聯賽俱樂部,我們有責任為甲府的孩子提供享受足球樂趣的規范化平臺。”風林足球學校工作人員長田圭介說。

風林足球學校招生對象為幼兒園兒童和小學生,創辦伊始隻有約40名學員,一處訓練場地。經過10多年發展,學校規模穩步擴大,截至2017年已經擁有533名學員和6處練習場地。學員每個月學費為4000日元(約合240元人民幣),在擁有日本足協專業執照的教練指導下每周訓練1次,一堂課1小時到1個半小時。

J聯賽運營機構鼓勵職業俱樂部開辦足球學校,並通過補貼等各種手段予以大力支持。風林足球學校2017年各項收入約3800萬日元(約228萬元人民幣),除去開銷,年毛利不足600萬日元(約合36萬元人民幣)。海野說,對於風林俱樂部而言,開辦足球學校幾乎不掙錢,主要目的在於為喜愛足球的甲府孩子提供一個好平臺,擴大甲府的足球塔基。

“漸漸地,當地人開始來球場看球瞭,來給我們加油,把球員當成自己的朋友、甚至傢人,”海野說,“有市民說,風林隊的球員和工作人員很熱心,經常來我們這邊做公益,雖然比賽不一定能贏,但我也要去球場支持他們。”

銳參考|日本足球緣何稱雄亞洲?秘訣在於這四個字

風林足球學校開辦後,有5名學員和梯隊成員成為職業足球選手。長田說:“足球畢竟是碗青春飯,也就能吃到35歲,要是不上學,沒有學歷,退役後謀生很難。所以,日本職業俱樂部的青少年梯隊精英,一般也都念大學。我們俱樂部梯隊就有一個不錯的苗子,退出U-18隊後去念瞭大學。讀完書又回到瞭俱樂部。”

一座不到20萬人口的小城,依靠一傢足球俱樂部的謀劃和付出,構建起瞭職業、規范、合理、成熟的青少年職業足球培訓體系。不難想象,甲府孩子隻要喜歡足球,就能踢得起,有天賦的孩子也有很大概率能脫穎而出。

在日本,像甲府風林隊這樣的球隊比比皆是。由於是依靠所在城市和市民的支持發展壯大,俱樂部根基深厚,經營穩定,不會因為大企業突然撤資而解散或遠走他鄉。據悉,現在J聯賽俱樂部沒有一支是虧損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校園足球也十分發達。日本的小學、中學和高中幾乎都擁有足球社團,4鏡頭全景行車輔助系統每個城市和地區為校園足球建立瞭各類聯賽和杯賽,還有由各地區冠軍決出日本第一的全國大賽。截至2018年,日本高中足球全國錦標賽已經舉辦96屆,擁有很高的媒體關註度。

日本足球苗子有些很早被挑中進入職業俱樂部梯隊,沒被挑中的回到校園踢球,天賦顯現後再被職業球隊選走。有專傢指出,這種多次篩選,不斷補充,不遺漏好苗子的選拔制度,在日本被稱為“網兜體系”。校園足球和職業足球俱樂部青訓體制構成選材雙保險,避免瞭J聯賽梯隊外的“大器晚成型遺珠”被淹沒。日本足球代表人物中田英壽、日本國傢隊現任精神支柱本田圭佑都是在校園足球中摸爬滾打出來的。

海野說,能進入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的,隻是一小部分天賦很早就體現出來的孩子。他們從小學開始接受梯隊的系統訓練。這是大部分國傢都有的體制。日本難能可貴之處是高中小學都有足球隊。在各種地區性和全國杯賽、聯賽中,職業隊梯隊和校園足球隊相互切磋,共同進步,都力爭第一。有人從職業梯隊成為職業球員,也有人從校園足球脫穎而出。從擴大足球人口看,這很重要。

他自豪地說:“如今風林隊比賽場均上座人數穩定在1萬人,有300多傢當地中小企業出贊助費,廣告收入達7億日元(約合4200萬元人民幣)。我們是一支甲府市民攜手托起來的球隊。”

海野說:“中國的學校不怎麼踢球吧。這些年倒有中國有錢人組建瞭強大的俱樂部球隊,時而還獲得很好的成績,這本身也是好事,問題在於沒長根啊。它不是從足球塔基吸取養分成長起來的,靠的是砸錢。錢沒瞭,也就沒瞭。”

日本足球緣何能夠稱雄亞洲,並克服身材劣勢在世界足壇占據一席之地?記者近日走訪一傢日本職業足球聯賽俱樂部,一探日本足球發展的背後故事。

風林隊的球員指導當地兒童踢球。(資料圖片)
arrow
arrow

    fhflz755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